
普京政府高层罕见表态,提到了俄罗斯四分五裂的结局。 绍伊古发布文章,代表普京政府就俄罗斯民族问题表明立场,强调西方国家想要把俄罗斯分裂成几十个小国,以便“奴役、剥削和利用”它们,满足他们一己私利。
绍伊古的说法不是空穴来风,利用民族问题削弱对手,本就是西方沿用了上百年的一项地缘战略,且在针对苏联和俄罗斯的时候,这一战略确实取得过极佳的效果。 苏联当年的民族政策本身就存在问题,冷战末期,戈尔巴乔夫又按照西方给出路线进行改革,在波罗的海三国引发了分离浪潮,随后产生的连锁效应与其他内部问题一起,推动了苏联解体的进程。 而新生的俄罗斯,同样是一个多民族国家,境内总共有194个民族,在全国80多个联邦主体中,包括了30多个民族自治主体,西方便想到了继续利用民族问题削弱俄罗斯。 叶利钦时期,俄罗斯内部政治局势混乱,军队武备废弛,联邦政府无力阻止民族分离问题愈演愈烈,尤其是在北高加索地区,爆发了两次车臣战争。
尽管在普京掌权后,俄国内局势逐渐趋于稳定,民族自治主体的权力被大幅削弱,民族分离主义势力也遭到了打击,但相关问题没有得到彻底地解决。 这便使得西方阵营认定,他们能继续利用民族问题搅乱俄罗斯,甚至复刻当年的一幕,让俄罗斯像苏联一样走向解体。 俄乌冲突持续下,俄罗斯出现的种种问题,更是让西方看到了机会。 在战争带来的高额军费开支与西方制裁的双重影响下,俄罗斯经济发展速度放缓,通货膨胀率升高,联邦政府又无力继续为各少数民族聚居区提供大量补贴,这必然会导致部分少数族裔民众产生不满情绪。
同时,俄罗斯军队和政府系统内存在的大俄罗斯主义问题,也在战争期间被进一步放大。 由于民族地区普遍经济发展情况较差,所以在俄军大力征兵过程中,民族地区青壮年的参军热情高于经济发达地区。 可俄军在分配岗位的时候,往往会优先将俄罗斯族、白俄罗斯族等族裔的士兵分配到待遇更好的技术、后勤等岗位,来自远东、高加索等偏远地区的少数民族士兵则更多地被分配到了步兵等部队。 这就导致了少数族裔士兵在战争中伤亡率较高,分离主义势力和西方趁机行动,进行一系列负面宣传,部分民族地区爆发过反对征兵的抗议活动。
就在这种紧张情况下,部分少数民族精英又开始利用分离主义等问题,与联邦政府讨价还价,为自己争取更多的利益。 卡德罗夫现在就一面以继续出兵乌克兰,争取普京允许其继续搞父死子继那一套,让家族长期掌控车臣军政大权,一面暗中支持车臣议会通过带有去俄罗斯化性质的城镇改名法案,强化车臣的独立性,增加莫斯科换人执掌车臣的难度。 若是自身的利益无法得到满足,一些少数民族精英可能会与分离主义势力合流,甚至与西方相互勾结。 联邦安全局等强力部门,现在确实在应对乌克兰等国渗透,在阻止国内分离主义势力与外部力量勾结上面投入了更多精力,国家近卫军也在加速重装化,可在俄军主力入乌作战后,莫斯科用来对内平乱的拳头仍旧软了不少。
诚然,经过普京过去20年的内部改革,俄罗斯各民族自治主体的力量被大幅削弱,且很多地区的俄罗斯族人口早已超过少数民族,再加上经济上的紧密联系,俄罗斯所有民族自治主体集体反叛的可能性较低,西方想要推动俄罗斯分裂成几十个小国困难不小。 可只要有一两个地区的分离主义势力正式竖起反旗,对于普京政府就是沉重的一击,现在的俄罗斯,可承受不起一场内部平乱战争了,普京政府需要防患于未然。 绍伊古现在出来发表文章,重申俄罗斯的多民族历史、文化与价值观,既是警示,也是动员,旨在凝聚国内共识、强化国家认同,提醒各地方政府防范分离主义思想的蔓延,防范外部势力借助民族裂痕动摇俄罗斯的稳定根基。 可以预见到,俄罗斯与西方在国内民族问题上的博弈仍将持续。
未来,普京政府势必在思想宣传与安全管控上双管齐下,既以“软手段”强化国家认同,也以扩充国民近卫军等“硬措施”压制分离主义苗头。 然而,在战争与制裁的双重压力下,俄罗斯能否真正避免内部动荡、维系联邦统一,仍是对其治理能力与民族政策的长期考验。 西方的战略意图已昭然若揭,而俄罗斯的应对,将决定其自身是走向更深的一体化,还是陷入新的地缘破碎。
配查信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