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很多人都有一个疑问,为什么明明歼20才是中国最先进的战斗机,可偏偏在执行驱逐外机任务的时候,都是歼16出镜。
其实答案非常简单,杀鸡不会用牛刀,打蚊子不会用高射炮,对于执行驱逐任务这样的小场面,用歼16早已绰绰有余。
而且,从另一个角度来说,歼16比起歼20更适合执行这类任务。

(歼16)
01歼20不适合执行拦截任务
为何如此断言?原因在于拦截与实际发生的空战,遵循着两种截然不同的思维逻辑。
在现实空战中,狗斗时代已基本成为历史,现代空战正逐步向超视距战斗领域演进。
比如,在2025年5月发生的印巴空战中,印度和巴基斯坦空军甚至有过隔160公里交火的记录。
这种战斗模式对战机的隐身性能、远程雷达探测能力以及超远程导弹的射程和精度要求极高,而这正是歼20战机的主要应对场景。

(歼20)
与此同时,拦截驱逐外机则遵循着另外一种截然不同的逻辑。
此类任务多发生在边境空域或防空识别区,面对的是未经许可进入或带有挑衅意味的外国军机。
在此情境下,双方通常不会爆发交火。本方战机出动的核心目标也不会是“击落”敌方,而是通过非交火手段实现“驱离”目的。
从本质上讲,这是一场“心理威慑战”“”需要的是近距离的“贴身互动”,而非超视距的“隐蔽打击”。

(歼16驱逐外机的相关媒体报道)
也就是说,在这种逻辑导向下,歼20引以为傲的隐身技术甚至可能毫无用武之地。
空战强调隐身,是为了在战斗中尽可能降低自身存在感,以便出其不意地发动攻击。
但驱逐任务追求的却是“让对手清晰地感知到你的存在以及实力”。
若歼20凭借其卓越的隐身性能悄然接近,而敌方雷达却无法探测到它,同时歼20又不能通过开火彰显威慑力,那么它应该怎么做,才能实现“警告驱离”的效果呢?

唯一的方法是进一步逼近对方,依靠自身先进的作战能力,在对方视野范围内发出警告。
但这样一来,新的问题接踵而至。
因为驱逐外机讲究的是“贴身互动”,与传统的狗斗颇为相似,只是不会像狗斗那样开火而已。
此时,让歼20这种专为超视距作战设计的战机去执行近距离贴身缠斗的驱逐任务,岂不是一种资源错配?
考虑到歼20一次出动的成本,这种错配甚至可以用浪费二字形容。

此外,外机飞入中国境内,目的在于侦察有价值的情报信息。而歼20作为中国最先进的第五代隐身战斗机,本身就是核心技术机密的代名词。
一旦在近距离驱逐过程中与外机过度纠缠,哪怕只是简单的伴飞、机动展示,也可能被外机通过各种先进侦察设备捕捉到关键外形特征、电磁信号特征等重要情报。
这些情报一旦被敌方获取并分析,便可能在一定程度上破解歼20的部分隐身奥秘、气动设计原理以及电子系统特性等关键信息,进而削弱歼20在未来实战中的优势。
所以,即使歼20自身的超强机动性和超音速巡航能力,也能执行狗斗、空中拦截等任务,但从物尽其用的角度考虑,除非遭遇敌方隐身战机骚扰这类特殊情形,否则在通常状况下,不会轻易出动这款战机。

(美军五代战机)
02歼 16先进但非顶配的特殊优势
那么,为什么歼16很适合执行这类任务?
原因说来很绕口,甚至有点自相矛盾,那就是,它很先进,但又不是最先进的一款武器。
先来说说它很先进这一点,考虑到外军侵入中国境内的飞机,大部分是以高速、高空、高机动性且具备强突防能力的侦察机为主,少部分会有蓄意出动挑衅的战斗机。
一般情况下,应对这类目标,普通的战机可能真的不行。
因为它需要战机同时具备 “快速抵达”“稳定跟踪”“有效威慑” 三大能力 —— 而这恰巧就是歼16的拿手好戏。

作为重型多用途战斗机,歼16的最大飞行速度可达 2.5 马赫,与外军主流侦察机、战斗机的速度基本持平,能快速响应边境空域的突发情况,不会因速度不足而出现“追不上、拦不住”尴尬情况。
与此同时,在机动性方面,歼16采用了先进的飞控系统和气动设计,具备高敏捷性和优异的操控性。它能够在近距离缠斗中,轻松完成包括快速盘旋、急跃升、俯冲在内的高难度机动动作,始终保持有利位置,对敌方形成持续压力。
此外,歼16的最大航程超过4000公里,搭配副油箱后续航能力进一步增强,可在边境空域长时间伴飞,避免因燃油不足频繁往返基地,确保对外机的持续“紧盯”。

更关键的是,歼16装备了极为先进的综合航电系统。该战机搭载的有源相控阵雷达(AESA)、光电分布式孔径系统(EODAS)和光电瞄准系统(EOTS),能够迅速、准确地锁定目标,为飞行员提供全面且精确的空情态势,帮助飞行员在第一时间掌握外机动态,从而做出正确的决策。

再看它“并非最先进”这个特点,这并不是它的缺陷,反而造就了它在执行任务时“无顾虑、更灵活”的基本态势。
一方面,如前文所述,歼16的技术参数、电磁特征没有歼20那样“敏感”。
外军即便通过侦察设备捕捉到它的雷达信号、飞行轨迹,也难以获取足以威胁中国空军核心战力的机密信息,不必像歼20那样担心“底牌泄露”。

另一方面,“非最先进”的定位让歼16在“展示威慑”时更放得开。
驱逐任务中,歼16机翼下可挂载霹雳10近距格斗导弹、霹雳 15,伴飞时只需稍作姿态调整,外机就能通过目视或雷达清晰看到其挂载的武器,瞬间明白“再挑衅就会面临反击”。
从某种意义上说,这种“直观威慑”比歼20“隐身靠近却无法展示实力”更有效,也比使用更老旧战机“威慑力不足”更具说服力。
此外,从部队部署的角度来看,歼16的列装规模相较于歼20更为庞大,且其维护保障体系也更为成熟,这也就意味着战机出动成本更低,更具有性价比。

毕竟,归根结底,驱逐外机并非“比拼谁的战机更先进”,而是“较量谁的战机更能精准匹配任务需求”。
歼16凭借其“先进但不顶配”的特性,既满足了应对外军目标的性能要求,又规避了歼20的使用顾虑,同时还兼顾了成本与部署效率。
这正是中国空军“量体裁衣”用兵智慧的体现,也是现代空战中“任务导向优先于装备先进度”的典型案例。

参考资料:
1、北京日报《看,歼16有多强悍!》
2、澎湃新闻《歼16,战力满格的制空尖刀》
#优质图文扶持计划#举报/反馈配查信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